HI,下午好,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6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AI驱动下,用产品思维来布局面向未来的营销

2020-02-09


一方面就是市场部的能力在下沉,例如以往我们作为掌握营销预算的部门,产品也好,运营也好,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市场还有公关的支持。但是在互联网公司,它是产品驱动,所以我们必须把市场的能力下沉到业务中;怎么赋能产品,赋能运营,除了在实现品牌曝光,用户价值的创造以外,还要去带来更多的增长。

产品也一样:如何使自己的产品个性化,如何实现增长,这都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所以,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怎么面向未来的一些挑战: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来自刘慈欣的《三体》: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应该心存敬畏,主动迭代自己的底层思维,包括一些底层能力。

第一个问题:内容营销和产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一、产品和营销的关系

无论是to C还是to B市场的产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有社会学、心理学,包括市场营销思维以及产品化思维的一些通用的底层能力。

对于市场人来讲,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洞察。

我们做市场推广的中心和出发点,都来自于消费者洞察:我在向谁说,想要跟他讲什么,要在什么地方讲,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产品经理其实也一样:我做的产品,这次迭代会给用户带来什么?面对的用户是谁?

——这些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什么?怎么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在年会上,张小龙分享了微信事业群的7个价值观,其中有一个价值观和我想要讲的非常的契合,也很打动我。这条价值观就是:

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在过去几年,微信无论是推出小游戏还是小程序,都用了两个游戏来启动这次升级和推广。当用户升级微信的时候,发现好像可以打一个游戏,或者是玩一局跳一跳等等,当后来的用户开始使用的时候,有做一些可以实现用户裂变式增长的一些形态。

我们都不懂市场营销,但是在内部,我们却凭借这两个小游戏拿了公司的两个营销大奖。这代表了什么?

在如今的时代,我如何做好产品的流量池,怎么精细化的运营好产品内的流量,成为今天市场、产品还有运营共同面对的问题——当产品已经建立起一个很大规模的基础用户,如何借助内部盘活这些流量来实现一个自增长,也是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在社交媒体时代,真正实现病毒式的传播的这种方式,恰恰是借助了失控理论。

也许这么听起来有一些抽象,我可以用这个案例来很直观的来给大家讲:

在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出现以前,其实政府早就已经开始推行政府策主导的自行车,对吧?但是并没有取得非常突破性的成功,并没有很多用户去使用。

而当互联网公司来到了这个行业,共享单车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盘活了整个自行车制造行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这就利用了失控理论:过去政府的这种单车是点到点的,基于一些固定的停车点让人们去取车,然后只能到固定的还车点去还车,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而共享单车企业没有限制用户停车的地方,也没有限制用户骑行这种目的地等等,完全是靠用户自我的需求来提出来这些单车的轨迹,最终实现了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在这样的一种失控的理论下,有没有可能被我们用到这种互联网的社交化传播中?

在这里面,我们把这种病毒性分成三种:

1)原生病毒性,是产品自带的一种病毒属性。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信的红包,尤其是它的拼手气的红包,在大概是13年还是14年推出这个产品以后,微信在微信支付上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支付的平台。

而在这样的一个产品里面,并没有投入一分钱;完全靠创造了一个平台化的产品,一个有趣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病毒式的增长,这是产品功能自带的病毒属。

2)人工的病毒性,这个是基于市场和运营的手段设计出来的病毒的因素。

最典型的案例拼多多,靠低的运营成本,对供应链的掌控以及运营的手段,包括补贴的方式,实现了用户需求。其实背后是有运营的费用支持在里面,它是一个基于市场和运营的手段实现的一个病毒因素。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天天P图,当时做出来一个PK明星脸。很多用户喜欢自拍希望自己长得像某一个明星,天天p图利用了用户心理,利用市场运营手段进行了产品设计,实现了一种人工的病毒性。

3)口碑的病毒性,是每个产品都在追求的。

iPhone4出现的时候,它代表了一种手机上革命,它实现了一种突破,这个时候它不需要打非常多的广告,就有很多的用户愿意去用,它带来了一种口碑的病毒性。特斯拉也一样具备这样的特质,微信也具备这样的特质。

那么有没有办法把这种传播的病毒性,包括失控理论用到市场营销的活动里面来?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在联想做过的案例,给大家看一下是如何思考这个事情的:

在17年11月的时候,接连发生了几起虐童事件,全民义愤填膺去吐槽,无论是携程亲子园还是红黄蓝幼儿园。

当时我们早上听到携程亲子园虐童的事件的时候,我的团队有一个做实时热点的跟踪营销。

我们每天会对发生的热点,以及可预期的借势点去进行充分的讨论,看能不能和我们的产品或者说品牌有一个关联性。如果找到这种关联性,我们一定要在社交媒体上去表达企业的观点或者主张,这也是今天互联网上企业还有品牌必须面对的——在社交媒体上和用户对话,建立起你和热门事件的关联性。

在当时就抛出来这个话题给我的同事,说我们联想服务的产品有没有机会参与到这一次网民的热议声浪中来?

营销的本质就是情绪营销,有没有机会借助到这样的一种情绪,对于我们的营销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后来我们想,既然是幼儿园的一个事情,而我们旗下正好有一个智能硬件的产品——看家宝。

看家宝其实就是一个摄像头,可以放在家里24小时的监测家里的状况。但是如果你赋予它对于场景、对于用户的这种需求以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看护孩子的一种工具:它可以侦测孩子突然哭闹,孩子情绪不好,以及孩子的一些精彩瞬间。

我们觉得看家宝和这个事件天然的有一个连接。

公众中间有一句话:“能不能开放监控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安心的工作,同时避免出现这种虐童事件,我们还可以找到证据”。

我们回应了社会上的提议,去做了这样的营销,标题是:看宝有我,托儿无忧。

一开始我们只是做了热点海报,在大家吐槽幼儿园的时候,做一次公益活动,消除大家的焦虑。

那么,这个活动怎么设计话题点,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截止的时间又是什么?

其实听起来会觉得:市场本来就应该做这些事。但正常来讲,一个市场部,每年的工作都会有一个全盘的计划,细化到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月我们都会有一些营销预算的提报;要在基于这些营销预算的框架下,做一些营销的活动——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热点的营销我们要去跟,但是所有的都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种可控就是营销的目的:营销结果、营销需要投入的预算都是可控的。

对于这样的一个营销case来讲,我要审核全国所有申请看家宝的机构,只是核实他是一个有营业执照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只要符合,我们都会送。

相关推荐